在“6·18”至“双十一”这一期间,某大型电商平台在单日内就能生成数亿份物流订单,同时退货率也高达大约6%。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如何通过优化物流流程来降低成本成为当务之急。在中国,逆向物流从客户端到企业端的流程,从退货和换货、缺陷回收到废旧物品回收,仍然处于初级实践阶段。很多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一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企业4%的平均水平。
从这个月开始,我国的第一个逆向物流国家标准——《非危液态化工产品逆向物流通用服务规范》(GB/T 34404-2017)已经开始正式执行,这一举措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这是我国首次出台相关行业标准来推动逆向物流的发展。今日(25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上海成立了逆向物流标准化工作组(TC/269/WG4),并任命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其秘书长单位。逆向物流标准化工作组计划根据我国逆向物流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积极地采纳国际和国外的先进标准,以加快逆向物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程。
实际上,不只是因为网络购物的激烈竞争和O2O竞争导致的高退货率,我国每年还有大约500万吨的废钢铁、20多万吨的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以及无数的废塑料和废玻璃被浪费掉,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在这种背景下,电商平台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采购呢?对于习惯于“淘宝式”采购模式的中国来说,是否有可能在正向物流的同时,也优化逆向物流,实现与“淘宝”相反的方向?
“尽管我国的物流行业目前的发展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匹配,但中国在物流领域仍然是一个大国,尚未达到物流强国的标准。”崔忠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指出,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划,我国在重点品种领域的废旧产品回收和循环利用率应该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达到40%到50%,这将极大地提高逆向物流的效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副校长徐玉芳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竞争和环境资源双重压力下,企业正被迫转向规范化的逆向物流运营模式,以推动“循环使用”取代“一次性使用”,这包括物流托盘和快递箱等。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绿色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及舒适性,逆向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对逆向物流的了解尚不深入,逆向物流的运营、管理和技术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许多物质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循环使用或完全无法循环使用,因此,推进逆向物流的标准化进程已变得迫在眉睫。
郝皓教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逆向物流标准化工作组的秘书长以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专家,作为我国第一个逆向物流国家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他指出,在传统的正向物流领域中,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几家电商巨头和物流大亨;未来,逆向物流领域也会涌现出类似的领军企业,它们的规模预期将与现今的“四通一达”等企业相媲美。他说,“逆向物流是未来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郝皓目前已经提出了名为“逆向物流-第五利润源”的绿色利润源理念,并率先在全球推出了“主动式逆向物流管理模型(RLOM模型)”。
据解放日报·上观的记者了解,我国的逆向物流标准化工作小组目前是由大约30个产学研相关单位所组成的。众多专家指出,逆向物流已经变成了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核心部分。然而,目前逆向物流行业的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仍然不够成熟,逆向物流的标准化进程也明显滞后。为此,工作组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内制定一套能够引导行业和企业走向规范化的通用标准,特别是针对电子电器和汽车产品等关键领域的标准,以此为突破点。
原创文章,作者:九洲易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sus.cn/posts/76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