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大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对个性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目前,国内的电商市场已经步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因此,那些主要依赖电商业务发展的快递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商机,并将其业务焦点转向国外市场。随着关税的减少,C端的消费者现在可以购买到更为经济实惠的外国商品,这使得跨境电商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艾媒的报告,2018年中国的跨境电商交易量预计将触及9万亿元,并预计在2017年的基础上会有近18.4%的增长。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不断壮大,跨境物流逐渐成为众多大型物流公司竞相追求的核心业务。顺丰、中通、菜鸟等国内知名快递公司纷纷选择在这片国际化的战场上设立基地,一方面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密切关注跨国物流巨头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导致全球范围内对进口货物需求持续低迷,加之各国纷纷出台鼓励出口政策,使得跨境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像UPS和FedEx这样的国际物流大公司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快递市场,两者都在寻找合适的机会行动。
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跨境物流活动
在2018年10月26日这一天,顺丰的全资子公司顺丰香港以5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收购了DHL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澳门的供应链业务。这是国内首家通过并购方式获得全球物流资源的企业,也是我国快递行业中第一家完成跨国整合并进入国际市场的民营快递公司。在合作的时间范围内,目标公司计划以顺丰和DHL的联合品牌进行经营活动。顺丰不仅可以从DPDHL(德国邮政敦豪)DPDHL集团那里获得供应链服务的支持和管理经验,还有机会分享其高级的运输和仓储技术解决方案。
DPDHL(德国邮政敦豪)集团,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和国际物流巨头之一,其核心业务涵盖了邮政和包裹(德国)、DHL快递业务、DHL全球货运、DHL供应链业务以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快递业务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供应链管理,也被称为合同物流或契约物流,提供的服务范围涵盖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以及附加价值等多个领域的解决方案。此外,它还结合了长期服务行业的经验和理解,被视为国际物流大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与其称顺丰收购了DHL的供应链业务,更恰当的说法是顺丰为DHL支付了高达55亿的学费。对于快递行业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大考”。顺丰在供应链业务方面的布局历史悠久,但其核心业务主要是医疗冷链和供应链金融。面对汽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等高附加值行业,顺丰在短时间内很难突破其固有的限制。
过去,DHL供应链在中国主要依赖于轻资产的经营策略,如租赁等方式。但顺丰拥有丰富的基础资源储备,例如土地、存储设备和交通工具等,这有助于显著减少未来DHL供应链因租金增长而产生的成本。
尽管如此,这并不是顺丰首次与国际物流巨头建立合作关系。在2017年的5月,顺丰控股与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UPS在香港联手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两家公司各自投资了500万美元,并各自持有50%的股份,以共同研发和供应国际物流产品,从而在网络和规模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各自的优势互补。
对于顺丰来说,采用这种资产相对较轻的策略来在海外进行布局,既能迅速地开展新的业务领域,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依据2018年的年中报数据,到2018年的上半年为止,顺丰国际的不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12.21亿元,与前一年相比有了40.78%的增长。涉及到的国际标快/国际特惠业务覆盖了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智利在内的53个国家;全球的225个国家和地区都被国际小包业务所覆盖;此外,在美国、德国、爱沙尼亚等国家也设立了海外仓库。
不只是顺丰,国内的快递公司在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寻找合作伙伴或者进行并购活动,例如在2014年,申通和中通分别收购了美国的优晟速递和天马迅达;在2018年的6月,中通快递与土耳其航空和太平洋航空联合宣布,他们计划建立一个合资公司,以拓展其在全球的空运业务。
从中外运-敦豪的董事总经理、DHL快递全球管理委员会的董事以及中国区的首席执行官吴东明的观点来看,尽管DHL这艘已经航行了近五十年的大型船只难以掉头,但在面对各种风浪时,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因为它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企业。“目前,DHL已经成功地在220个国家建立了网络,具备了完善的航空、地面、关务和IT系统,并对各个国家的政策和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他表示,未来几年将以服务为中心,通过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吴东明表示,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在面临国内快递企业的强劲竞争时,国际快递大公司也在持续增加投资力度,深入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力。然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国内快递市场中,他们将如何做出相应的策略和应对呢?
在珠海设立口岸,进一步增强了竞争的障碍
在2018年11月2日,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荣幸地成为了珠海口岸国际快递监管中心的首家国际快递公司。据报道,自口岸成立以来,其转运时间将从原先的4个小时减少到45分钟,同时截件所需的时间也将显著缩短”。这是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吴东明阐述了,港珠澳大桥的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众多的生产制造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样,对于物流行业也是这样。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完工,珠三角地区的物流格局也逐渐变得清晰。曾经因地理位置而被隔离的区域,现在有可能实现无缝连接。珠江西岸预计将成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新的进出口商贸物流站点。对于珠三角地区对时间有较高要求的订单,通过港珠澳大桥可以实现更为迅速的配送服务。
对国内外的物流公司来说,珠三角经济带显然是一个价值的低洼地。珠三角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机场恰好位于国际主要航线的交汇点,这使得与全球主要目的国的距离保持了相对的均衡性;从另一个角度看,珠三角地区的航空物流非常活跃,各大物流公司都不愿意放弃这片宝贵的土地”。
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DHL已经在香港斥资1.1亿美元建立了中亚交通枢纽,并在2008年开始运营。不过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该设施一度处于关闭状态。在2009年,联邦快递(FedEx)决定将其位于菲律宾苏比克湾的亚太转运中心迁移到中国广州。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UPS也不甘落后,选择在深圳设立转运中心。这导致了珠三角地区三大国际快递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当时间回到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如果市场想要变得更加活跃,那么对外资企业的开放就变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快运企业。1986年,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PDHL)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共同注资50%,共同创建了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发展国际限时快递和全球范围的文件及包裹快递业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UPS和联邦快递与中外运集团有过短暂的合作关系。
然而,受到政策和其他多重因素的制约,再加上国内快递市场的不成熟,跨国物流公司依然无法在国内开展快递业务。加之国外快递公司的运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即便是曾经收购了北京中外运速递,DHL也不能因为长期的亏损而将其出售。
DHL USP和FedEx在过去的20年里不仅在中国的快递市场进行了各种规模适中的收购和扩张活动,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跨国物流巨头对国内快递市场的态度要么是旁观不管,要么是在不适应当地条件后黯然退出。
在2004年,UPS和FedEx分别终止了与中外快递公司的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UPS以1亿美元的成本,在WTO允许外国企业全资进入快递行业的关键时刻之前,成功地获得了24个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的直接控制权;FedEx用4亿美元的现金购买了与大田集团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的股份,并成功地掌握了大田集团的快递业务,这标志着公司进入了完全独资的时代,并开始独立经营国内的快递业务。
尽管中外运-敦豪尝试了国内快递业务但并未成功,之后他们主要将关注点转向了国际限时快递业务。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DHL的国际限时快递业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34%上升到了38%,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其竞争对手。然而,国际快递的运营主要依赖于网络的广泛覆盖,并且考虑到目的地海关可能出现的新政策和新措施,是否能够及时地将信息传回中国,并为此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果不考虑成本,那么我们只能说是成功。”曹允春,中国民航大学物流管理系的主任,曾经指出:“全球的物流大公司都在努力塑造中国的网络结构,但谁能首先布局好网络,谁就能获得先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逐步走向成熟,珠三角地区无疑将成为各大物流公司的焦点。同时,二三线和三四线城市的物流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对于国际物流公司来说,如何抓住这一新机遇,更迅速地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实际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九洲易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sus.cn/posts/75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