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首条具备“将车辆驶入海洋”能力的超硬核海底隧道,其建设进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昨天,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妈湾跨海通道的施工团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前期建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计划使用直径为15.5米的超大型水下盾构机来挖掘海底隧道,以确保施工的质量。据悉,这是国内首条使用大型盾构设备进行海底工程施工的工程。据记者所知,内地陆地上最大的盾构机“春风号”直径达到了15.8米,与妈湾海底隧道的盾构机直径相比,它只有0.3米的长度。另外,目前在高铁系统中,最大的盾构机的直径达到了13.6米,而地铁系统中的盾构机刀盘直径则是6.28米。
一旦完工,将对西部的货物运输交通产生积极影响
月亮湾大道历来都是大型货柜车和附近居民私家车的集结地。除了车流量过大导致的交通堵塞外,客运和货运的混合现象也相当严重,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深圳市交通局为了将疏港的车辆以及前海和南山的机动车辆引导至妈湾跨海通道,已经进行了妈湾跨海通道的规划和建设。
14日,从深圳市交通局获悉,妈湾跨海通道的施工团队已经开始施工,并正在进行项目所在地的建设。同时,他们也在进行需要迁移的管线整理、办理绿化和路灯迁移的相关手续,以及部分施工围挡的施工任务。
据悉,妈湾跨海通道(月亮湾大道-沿江高速)的工程起点位于月亮湾大道与妈湾大道的交界处,终点则是西乡大道。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沿海综合交通走廊项目之一。这条路线的总长度大约是8.05千米,1.1公里位于大铲湾的水下,而剩下的7公里大部分位于陆地上。该通道被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地面的道路和地下的道路。
该地区的地面道路被规划为城市的主要干道,拥有双向的6车道,其设计的行驶速度为40千米/小时。地下道路的规划级别被定为城市高速道路,拥有双向六车道,其设计行驶速度为80千米每小时。在海底隧道的建设中采用了“先建后管”技术方案。地下隧道的总长度为6280米,包括前海陆域隧道段820米,海域隧道段2060米,以及大铲湾陆域隧道段3400米。
海底隧道在大铲湾有两个地面出口,这两个出口分别与腾讯科技城和大铲湾码头相连。其中一个出口为地铁车站入口,另一个出口为高架站出入口。同时,连接地面和地下的双层道路直通西乡大道,而月亮湾大道也计划进行快速的改建工程。
市交通局的相关负责人指出,一旦该项目完工,西部地区的货物运输可以直接通过妈湾跨海通道,而无需走月亮湾大道。而在终点站西乡大道上,还有一条新规划的宝安到大鹏的快速道路,到那时,妈湾的跨海通道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使用了内地规模最大的海底盾构工具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妈湾跨海通道计划建设深圳的第一条海底隧道。这条隧道的盾构始发井基坑的最大挖掘深度将达到40米,并且距离海岸线相当近,因此海水的涨落对基坑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此外,由于该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涌水量很大。盾构隧道的长度超过了2000米,这导致盾构机在长距离穿越不均匀的软硬地层时容易上浮,偏离预定的轨迹,并且盾构刀具的磨损程度高,更换刀具的风险也增加;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穿越长达80米、透水性极强的断裂和破碎区域,这些区域存在着漏水和冒顶等多种风险,因此施工难度相当高。
因此,该项目计划使用迄今为止内地规模最大的海底盾构设备,该设备的盾构直径可达15.5米,并具备常压换刀和刀盘伸缩等多项功能。这种先进的盾构技术不仅性能稳健,而且在复杂地层环境中施工效率相当高,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工程风险。深圳市交通局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由于该项目使用了水下超大直径的盾构机,海底隧道的单洞设计可以达到三车道。因此,该项目计划建设左右两条海底隧道,总共将拥有双向六车道的设计。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大型海底隧道。在妈湾海底隧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复杂的水文地质结构,采用盾构机进行掘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进度。尽管技术上存在一定的挑战,但这确保了隧道在水下40米的深度能够保持其安全和高质量。”
据记者获悉,一旦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完工,它将开始负责南山港区(包括妈湾、赤湾、蛇口)的疏港货运任务,同时也将负责妈湾、赤湾片区和大铲湾等区域的客运交通连接,实现前海地区对外交通的“客货分离”。据悉,在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审查后,该工程项目已正式进入实施建设阶段。到那时,西部港区的货柜车将会直接通过妈湾跨海通道前往沿江高速,目前月亮湾大道、北环大道、G107国道的大货车集中出行的情况将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对于小疏港交通对前海环境产生的影响,优化区域道路网络结构,以及支持前海的高端定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为南山半岛提供了一条能够快速连接宝安和机场的重要通道。
原创文章,作者:九洲易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sus.cn/posts/75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