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2016年上市时市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降至371亿元人民币,但圆通在通达系中的市值仅比申通高5%,而圆通今年前三季度的业务量比申通高22%。
我们相信,中国快递业的市场足够大,未来通达系可以长期共存。圆通新管理层(今年4月上任)强调,将继续在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和技术投入三个方面下功夫。我们认为,圆通正面临业务量恢复增长、服务质量提升、利润增长加速的拐点,现在正是布局的好时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业务量增速加快,市场份额回升。
圆通2017年业务量增速开始从低谷回升,今年以来业务量增速持续加快(2017/2018/9M19业务量增速分别为14%、32%和39%),受管理层调整影响,2Q19同比增速仅为32%,3Q19增速为44%,2015年3Q19市场份额(14. -恢复到2016年左右的水平。在服务质量提升、客单价下降的带动下,圆通有望保持高于行业10-15个百分点的增长,形成规模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公司新的管理团队从总公司层面和加盟商层面加大改进力度,把提升服务质量上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并取得了成效,上半年 19 家公司有效投诉率 6 月份下降92%,7、8月份投诉率在最好的5家公司中排名 3 1 和 5/3/1。
三是持续开展成本管控工作。
2018年公司开始抓成本管控,2018/1H19单票快运产品成本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12%,主要原因是干线运输成本和中心作业成本下降。考虑到圆通的成本基数仍然较高,公司的努力需要逐步见效,成本控制将继续发力,预计单票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1、估值处于行业低位和历史低位,基本面预示拐点到来。
圆通速递于2016年完成借壳上市(2016年10月18日,公司正式更名为圆通速递),市值超过1000亿元,目前市值仅371亿元,较之前市值最低的通达系(目前355亿元)高出65%的高点 仅比申通高5%),圆通前三季度业务量比申通高出22%。
从2016年到2018年,公司营收从13.72亿元到19.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8%,因此估值水平继续下调,目前的估值相当于2018年19.4倍的静态市盈率,2019年和2020年的市盈率仅为17.6倍和15.0倍 且在同行业同类公司中是通达系最低的,公司自身的估值水平也是最低的。
近两年来,圆通经历了人事、战略、经营策略等方面的调整。2019年4月,公司实施新的管理层调整,董事长余惠标辞去总裁职务,任命潘水苗为总裁(潘原为云锋基金委派到圆通的股东董事,具有多年投资管理经验),彭杭平为副总裁(彭杭平先生于 2005 年加入圆通)。(文先生于2005年加入圆通,负责圆通华南、华东和浙江区域的管理工作)。我们相信,引入职业经理人将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使主要管理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
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新的管理团队将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面加强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二)加强成本控制,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研发投入。
我们认为,中国快递市场的容量足够大:中国电商快递市场可容纳四到五家大型企业,是美国业务量的数倍,虽然存在规模效应减弱,但大而全、大而美并不意味着赢家通吃。
此外,阿里入股中通(2018年)、入股申通(2019年)以及进一步入股申通的股权期权,都显示出快递品牌对于电商平台生态的重要价值。阿里巴巴目前通过阿里创投(2015 年投资)持有圆通11.06% 的股份。
展望未来,圆通认为,业务量加速增长、服务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将迎来持续被迫拐点的基本面,有望带来利润增长改善和估值修复。
2、业务量加速增长,重夺市场份额
2015年圆通实现业务量增长63%,市场份额超过申通排名行业第一,2016年至2017年业务量增速低于行业,尤其是2017年仅增长14%(远低于行业的 28)(远低于行业)。
圆通在这方面主要归因于公司2016年底相关价格政策调整未达预期,以及2017年初个别店铺经营调整,对公司经营造成快递等待,产生了短暂的负面影响。
随后,公司对相关价格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并持续优化公司服务质量、成本管理和加盟商管理(见下文分析),使得2018年下半年业务量增长逐步恢复(部分原因是2017年的低基数效应)。
与此同时,圆通在2019年继续加速增长(由于管理层变动导致内部政策调整过早,第二季度增长短暂放缓),尤其是在 19 年第三季度,增长达到44%,市场份额在 19 年第三季度恢复到2015-2016年左右的水平。
在服务质量提升和单票成本降低的推动下,圆通有望保持高于行业10-15个百分点的增速,产生规模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3、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根据国家邮政局年度消费者满意度排名,圆通速递的服务质量位居行业中上游,在投递系统中低于中通、韵达,高于金通、百世。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自身过往表现相比,以及与同行相比,今年圆通速递的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月度申诉率数据显示,以往三亚通和五沙百世元通的申诉率较高,今年明显下降,6、7、8月三亚通和五沙百世的申诉率排名分别为5/3/1(申诉率从低到高排名)。
这反映了公司在多方面做出的努力:
- 总部层面(交通和分拣环节):提高了效率。
改善分拣中心布局,优化路线。
2018/19年上半年,公司新建分拣中心3/1个,改扩建16/7个,搬迁14/3个。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共有68个自营枢纽运输中心。除自营分拣中心外,该公司还采用城市配送中心(5个)和新建包裹中心(43个,包括自营和特许经营)的方式加快快件运输。
公司将增加自动化设备投资。
到2019年6月底,公司除拥有60套公安安装自动化设备外,还将拥有其他自动化辅助设备:1915台摆臂、675台车载扫描仪,全面提高运输作业效率。
加强管理和监控,提高干线运输的时间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干线运输系统和流程,通过运输数据的可视化实现预警。
2、加盟商层面(终端):改善服务体验。
更加注重服务质量,转变观念,由管到罚。
新一届管理层上任以来,将服务质量提升到公司战略重点的高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公司及各管理区域的质量管理体系。
预防和预警。
通过将总部、各管理区、中转中心和加盟商的数据联系起来,公司主动跟踪并及时预警延误或丢失的货物。
注重客户服务,提高理赔水平。
截至2019年6月底,在17个省(区、市)建立了45个共享客户服务中心,迅速及时地回应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改善客户体验。
改进快递员培训和激励措施
提供预先培训和改善激励措施(例如推广星级计划,奖励获得五星级好评的快递员)。
我们相信,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消费者体验的改善,将为圆通业务量的增加和长远发展注入动力。
4、成本控制将持续发力
2018年以来,圆通一直注重成本控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公司年报和半年报公布的口径,2018/19年上半年单票快运产品成本同比下降8%和12%,单票毛利同比增长8%和下降4%。
公司成本结构主要包括(19 年上半年数据):快递业务成本(89%)、货代业务成本(9%,主要是圆通国际的货代业务)和其他主要成本(2%,主要是对外空运业务成本)以及其他业务成本(1%,主要是辅料和包装销售)。

在快递业务成本中,投递成本占40%,运输成本占23%,网络中转成本占11%,集中作业成本占12%,其余面单成本和其他快递成本各占1%。
圆通不断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单票成本,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和中心运营成本上:
1.运输成本:陆运提效,空运降损。
2018/1H19,公司单票干线运输成本同比分别下降14.5%/12.5%。
陆运成本
在陆路运输成本方面,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工具更加先进(优化路线以减少转运次数,根据需求匹配车辆以提高装载率和双边平衡),自有运输车辆比例增加(截至2019年6月底,车队共有 1 572 辆主要运输车辆) 与2018年底的1,199 辆相比增加了31%)、改进对分包运输商的评估以及改进付款方式(按公里开具发票)都有助于遏制这一现象。(公斤开具发票)。
空运成本
在空运成本方面,圆通航空的计划是保持现有机队规模,不再进一步扩充。目前,圆通航空的机队规模为12架飞机,除非未来随着自身快运业务的发展,航空需求进一步增长,实现规模经济。
现阶段,公司通过全货机开通国际航线,实现对外商业运营,按照对外服务收入分摊成本,2019年上半年实现对外销售收入9000万元,在财报主营业务其他部分有所体现(上半年实现收入 12.9 亿元、 2019年上半年,对外销售实现收入9000万元,在财务报告中主营业务其他部门体现(上半年收入12.9亿元,成本19.3亿元,毛利-6.4亿元)。圆通还不断优化加盟商管理体系,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加盟商成本。
1.梳理价格体系
快递费用包括配送费和网络中转费。其中,网络中转费主要包括对加盟商终端店铺的中转成本和各地补贴款,主要是快递流向加盟商终端店铺时,店铺代收产生的费用,因为加盟商终端店铺部署的初期部分承担了中转功能 中继成本在会计上成为网络中继费支出。
原创文章,作者:九洲易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sus.cn/posts/75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