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快递业一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行业的最终重组将在何时发生?
五年前,当快递大佬们对中小快递公司发起价格战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行业会回到 “六比三 “的格局,四通一达和顺丰分庭抗礼。
然而,五年过去了,价格战一打再打,企业加入竞争,批次不断更迭,行业景象日趋活跃。
今年上半年,顺丰宣布出售凤凰网,未能重新进入电商领域。 随后,甘兔收购凤凰网,并准备上市融资。 随后不久,物流服务提供商赛宏突然宣布成立赛宏快递,正式进军快递领域。
整个行业似乎永远停留在清算的前夜,快递公司始终无法摆脱以价格换销量的命运。根据最近公布的半年报,成本削减和效率提升帮助一些快递公司增加了利润,但包括单票销售公司在内的四家公司的同比降幅普遍在3%-8%之间。
所谓的 “终局 “可能并不存在。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由电商平台主导的平衡游戏。
在国外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如此强的行业同质性和高度的规模效应,经历了一个 “先苦后甜 “的过程:先是头部公司格局的形成,然后通过一轮又一轮的价格竞争淘汰规模较小的企业,以提高行业集中度、 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提高价格。
以美国市场为例,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轮价格竞争,USPS、UPS、FedEx三大巨头基本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前三大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90%[1]。 与此同时,美国地面快递的一次性收入自2002年以来一直稳步上升[2]。
在日本市场,三大快递公司–大和、佐川快递和日本邮政–占据了94.8%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大和(Yamato)凭借其宅急送品牌 Kuroneko Takkyubin 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3]。
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递市场,中国的战争形势远比美国和日本更加不明朗。不仅价格战不断,新的竞争对手也层出不穷。
2018年的价格战被称为国内快递业的 “最后一战”。
这场战争发生的时机,正是行业及其参与者进入成熟期的时候;一方面,行业高速增长期结束,前一年我国快递业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增速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已经在单量突破2000万件/日的行列中生存,规模优势明显 行业增速不断提高。
根据理论,随着行业增长趋于稳定,后来者的进入成本越来越高,垄断几乎成为必然结果。这场价格战很快就呈现出四分天下的态势,并演变为顺丰对中小快递公司的收割;一年过去了,六大寡头占据了80% 以上的市场份额。
接着是 “六打三 “的寡头大战,不到两年,百世率先陷入亏损。作为价格战的先行者,百世汇通通过多年烧钱扩大亏损规模近150亿元,不仅给同行带来不利影响,也最终导致自己在2021年退出卖场。
原创文章,作者:九洲易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sus.cn/posts/752260.html